第(2/3)页 这位郑侍郎出身荥阳郑氏,算得上是洛阳的地头蛇。 而他在礼部担任这侍郎的时间怕是没有十年,也得有七八年的光景。 甚至比那位礼部豆尚书入职礼部的时候还要久,而且还做得颇为成绩。 可是偏偏,那位豆卢宽成为了礼部尚书,已经年近六旬的他,却还是只能呆在礼部侍郎的位置上继续发光发热。 不消说,这一切自然是因为陛下不乐意让这些世家大族之人掌握朝堂的重要职能部门。 所以,之前即便陛下吩咐让礼部来主持科举这样重要的大事,却只是让豆卢尚书与另外一位胡侍郎来负责。 直接就将这位郑侍郎给撇到了一边去,不过作为一位久经宦海风云的老司机。 郑侍郎倒是早就已经荣辱不惊。嗯,至少表面上很是荣辱不惊。 但是不管大唐皇帝如何对付这些世家大族,可是在大唐朝野,文武百官。 对于这些传承数百年,甚至是千年的世家,还是保持着一种敬畏之心。 出身寒微的张亮,正是荥阳人士,而且出身寒微,务农为生。 当年隋朝末年大乱之时,他也是搭上了瓦岗寨的班车,加入到了队伍里边,成为了李绩的部下。 而他这一身功勋,自然也是玩命玩出来的,可是面对着这荥阳郑氏的大佬,自幼就对荥阳郑氏羡慕得不要不要的张亮, 哪怕是他已经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而今更是左金吾卫大将军。 此刻面对着这位比自己官职低上许多的郑侍郎,仍旧下意识地弯起了腰,先露出一个讨好的笑容来。 “原来是郑老,不知郑老唤某何事?” “也不是什么大事,你我都同是荥阳人士,该当多多亲近亲近才是……” 看着这位虽然年近六旬,却仍旧显得风采过人的郑侍郎,张亮心中不禁有些受宠若惊。 陪着对方一边走一边聊,好歹都是荥阳人氏,而且郑侍郎既没有世家贵人的架子,说话又好听。 这让张亮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到得了宫外之后,郑侍郎左右一扫,这才小声地道。 “张郧公,老夫有一事相求,不过此时实在不方便言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