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一九 两洋公路与南华-《七海扬明》


    第(2/3)页

    每隔三十里左右,就会有一个设防的据点,为来往商旅提供各色服务,夜晚大家都在据点中渡过,而每个据点又是筑路工程的节点,都有筑路队在此开辟道路,有些地方已经可以通行了,李明勋甚至看到一座正在搭建的石桥,按照北大年公布的计划,未来两年内,两洋大道将会彻底贯通,到时候,诸如棉布、丝织品、蔗糖等相对大宗的贸易也可以经过此地流转,在蒸汽时代到来之前,这条两洋公路将会一直繁荣下去。

    穿越了山区之后,便是抵达了太平洋一侧,一切再次豁然开朗,已经从山口到北大年的道路已经修筑完毕,商队得以换成重载货车前往北大年,这里已经出现了一些专业的物流组织,向大商人出租货车,向小商人出租货柜,甚至还有专业的客运马车通行,李明勋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抵达了北大年。

    与以往的乱糟糟相比,北大年已经全然换了一副模样,这里的街道平直宽阔,建筑物错落有致,各类砖石建筑取代了土著们的破旧房屋成为了主流,街道上充斥着列国商人,尤其以来自中南半岛的居多,胡椒、油棕、剑麻等热带作物在此流转,而本地加工作坊也很多,尤其是柚木等热带硬木。

    中荷战争中,北大年行政区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合众国征服了马来半岛之后,北大年拥有了十四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与山东省的面积近乎相当,在国土面积方面,已经达到了一级行政区的标准,只是由于吉打、锡城(吉隆坡)等地还处于军管状态,而移民和经济规模则还较为落后。

    唯一让北大年不满的是槟城这个自由港属于元老院直辖,平白分去了此地经济增长最快的一个点,经过六年的发展和移民,北大年行政区的国民已经超过了十二万,算上奴隶和来往商人,常驻人口早就超过了二十万,而北大年也成为了一个拥有五万人口的大城市,此地建立一级行政区的计划已经提上了元老院的议事日程,而第一个产生分歧的就是这个行政区的名字。

    虽然合众国名下有不少的一级行政区,但实际上只有永宁、台湾和吕宋实至名归,而北大年这个名字是土著语的音译,在马来半岛上还有双溪大年之类的类似地方,中国商人一般称之为大泥,土著音译的名字显然无法被国内所接受,而且北大年也只是代表着马来半岛一隅,不能代表全部。

    而在古代,淡马锡(新加坡一带)、马剌甲(马六甲)都比北大年更为出名,但同样只是代表一部分,有人提议以马来或者马来亚为名,但被李明勋否决了,本地的马来民族城邦和苏丹国早就土崩瓦解,未来的马来半岛上马来族也不会成为主体民族,何故以此为名,保留马来半岛的地理称谓还能被接受,但行政称呼一定要保证‘名实相副’。

    在备选的提案中,南海这一称谓得到众多的认可,毕竟北大年位于南中国海一侧,而且又为南海航线提供服务,与之类似的还有南洋,只不过合众国地理称呼中的南洋是东南亚除去中南半岛的广袤地区,还包括了吕宋,显然有些过大了。

    “我们北大年地方议会就此也进行过讨论,感觉南海与南洋都不太合适,按照新一批的海军部地图,南中国海的部分就被叫做南海,我们岂不是与海同名,而南洋的地理范畴实在是太广大了。”在办公室里,李为经为李明勋端上一杯咖啡,方糖与牛奶放在了一边,让其自主添加。

    华商出身的李为经在初为北大年行政长官的时候有过一段忙乱的时间,在接受了何文希的建议后,前往台北进修又去马尼拉学习了大半年,自此之后,执政风格大为改观,在移民、城建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咖啡作为北大年新的经济作物,李为经带头饮用,以为推广。

    李明勋添加了一块方糖,用银勺搅拌着,随口问道:“这么说,本地的先生们还是坚持北大年的称呼?”

    李为经连连摆手:“不,不是这样的,事实上议员和公民团体对北大年这一城市名都颇有微词,阁下或许没有注意到,华城逐渐取代北大年,成为商人群体中的主要称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