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一一 爪哇海战 完-《七海扬明》
第(2/3)页
但此时的西蒙斯并不舒适,德约特舰队有十一艘军舰,而龙舰队只有六艘,这意味着,包括麒麟号在内的五艘舰船是被夹击的,好在德约特舰队的实力并不强,除了他的旗舰之外,其余的战舰火炮都是九磅和六磅炮居多,对麒麟号和自由贸易级武装运输船的威胁并不是很大,唯一让西蒙斯庆幸的是,已经再次获得指挥权的哈鲁斯调整了战术,其命令战列线加速,与敌齐头并进之后,再行开火接战,哈鲁斯如此命令的缘由其实非常简单,还是要死命的夹击龙舰队,毕竟这支舰队的损伤最为严重,只要夹击成功,就可以顺序夹击麒麟舰队,而麒麟舰队接上战列线之后,更是让哈鲁斯有些癫狂,这样的话,德约特就可以和他一起夹击十一艘舰船(德约特有十一艘船),只要成功,这场仗就算是彻底赢了。
哈鲁斯不知道的是,战场上有个人和他英雄所见略同,这个人便是鹰舰队的舰队司令长官李北极,哈鲁斯想通过齐头并进夹击龙舰队和麒麟舰队十一艘舰船,李北极也想在这个时候突击夹击巴达维亚舰队的十二艘船,李北极也知道,这是关键的一次突击,只要赢了,海军就赢了,巴达维亚舰队船再多,没有了支柱的海军舰艇,仅凭几十艘武装船是无法和海军舰队对抗的。
酉时初刻,鹰舰队的突击行动正式开始,李北极在此之前动员了舰队的每一个成员,即便是厨子、木匠等非作战兵种也发放了武器,李北极的态度很决,为了突击成功,不惜此身。
这个时候,哈鲁斯与李北极之间的差距就显露出来,李北极是要亡命突击的,其的舰队训令旗语就是:不成功便成仁。而哈鲁斯则‘稳当’多了,还在交通艇的时候,身边的军官建议他登上战列线序列第八号舰,也就是此时战列线的先导舰,而哈鲁斯拒绝了,他表示要以符合他舰队司令身份的舰船作为旗舰。
这一要求,最终要哈鲁斯登上了鹿特丹号,这艘拥有七十二门大小火炮的大帆船确实够大够雄伟,但却是位于战列线序列第三十二号的,即便不考虑已经退出战斗的七艘船和位于下风向的十一艘船,其也是位于第十四号,哈鲁斯选择了稳坐钓鱼台,或者说,爬上墙头看好戏,双方的夹击行动都不会影响他的生命。
好在哈鲁斯也找到了足够的理由,这艘鹿特丹号位于战列线的中央,在德约特这位副司令已经被挡在了外侧之后,只有这个位置才能让全舰队看到自己的命令,而鹿特丹号也并非出于不交战状态,其与麒麟舰队的一艘盖伦船进行交火,那艘船只有四十门火炮,几乎是大舰队中火力最弱的军舰了。
接来的一个半小时是这场海战中最混乱的时间,此时的战列线分为了四条,大舰队十一艘军舰处于被夹击状态,巴达维亚舰队十二艘军舰处于被夹击状态,这个时候,什么战术、规避都是毫无作用,两支舰队就好像两个剑客,狭路相逢,就看谁出剑快就看谁出剑狠。
火炮甲板上的炮手和水手也已经处于疯狂状态,这个时候,完全不用什么瞄准,眼前的战舰距离自己只有五十到一百米,只要把炮弹打出去,就肯定可以射中什么,绚丽的炮口火焰一度让晚霞失色,虽然战斗持续了很久,但实际上在舰队接触的那一刻,胜负就已经分出。
与哈鲁斯的怯懦不前不同,在这次国运之战中,大舰队的每个指挥官都表现出了足够的勇气,在李北极的鹰舰队无所畏惧的贴近巴达维亚舰队的时候,李明勋也下达了突击命令,还在与德约特舰队进行纠缠的大舰队放弃对手,所有的炮手和水手转战左舷,同样是装填双份炮弹,同样以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姿态冲上了巴达维亚舰队,巴达维亚舰队的战列线上的十二艘舰船在同一刻遭遇了暴风骤雨一般的炮击,毁灭性的炮击持续了十几轮,虽然德约特同样表现的勇敢,紧随其后贴上来进行炮战,但也无法阻止先下手为强带来的优势。
经历了炮弹洗礼的巴达维亚舰队就像是一条被烧过的蛇,全身上下,到处都是缺口,紧随其后的就是接舷战,陆战队员和武装水手蜂拥而上,冲击上了巴达维亚舰队的舰船,把里面残存的水手淹没了。
战斗进入到了白热化,实际上,这个时候巴达维亚舰队仍然有机会,哈鲁斯手中仍然有十艘左右的武装商船还在战列线末尾无事可做,在混战之前,这批武装船速度最慢,又遭遇了护卫舰的牵制,一直无法靠近战场,但此时已经进入了接舷战,这群武装船完全可以从侧面插入,越舷登船,充分发挥巴达维亚舰队在人力方面的优势。
第(2/3)页